“戋”繁体作“戔”,读作cán,会意字,甲骨文从正反相对的双戈,会残杀之意,《说文·戈部》:“戔,贼也。从二戈。”徐锴系传:“兵多则殘也,故从二戈。”段玉裁注:“戔,此与殘音义皆同,故殘用以会意,今则殘行而戔废矣。”《广韵》:“伤也。二戈叠加,有贼伤之象。通作殘。”“戔”是“殘”的初文,后来“戔”多作偏旁,表细小义,其本义加“歹”部写作“殘”,“戔”“殘”为古今字。“戔”又通“剗”,有铲除、削平义,《字汇补·戈部》:“戔,借作剗。”《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禽奸戔猾,寇息善欢。”这里“禽”通“擒”,“戔”通“剗(chǎn)”。“戔”由残杀、铲除、削平义,引申为残余之义,《周礼·地官·稾(gǎo,禾类植物的茎秆)人》:“掌豢祭祀之犬。”郑玄注:“虽其潘灡戔余,不可亵也。”陆德明释文:“戔,本亦作殘。”“潘灡”即淘米水,亦用以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戔余”即“殘余”。建国后推行简化字,“戔”简作“戋”,“殘”类推简化写作“残”,“剗”类推简化写作“刬”。
“戋”由残余进一步引申为少、小之义,读作jiān,《字汇·戈部》:“戋,浅少之意。”《易·贲》:“束帛戋戋。”朱熹注:“戋戋,浅小之意。”
故凡从“戋”取义的字皆与残伤、细小等义有关。
“践”有毁坏之义,《释名·释姿容》:“践,残也,使残坏也。”“践踏”比喻摧残,比如:凭借势力践踏乡邻;践踏人的尊严。
“钱”读作jiǎn,本义为古农具名,臿属,似今之铁铲,《说文·金部》:“钱,铫也,古田器。”段玉裁注:“去古田器者,古谓之钱。今则但谓之铫,谓之臿,不谓之钱。而钱以为货泉之名。”(“泉”即钱,司马贞《史记》索隐:“钱本名泉,言货之流如泉也。”)元王祯《农书》卷十三:“今锹与锸同,此钱与镈为类。薅器也,非锹属也。兹度其制,似锹非锹,殆与铲同。”铲是薄的(在古人看来,“细”与“粗”比,“薄”与“厚”比,“浅”与“深”比,“轻”与“重”比,都有少、小之义),又是金属做的,故写作“钱”。后用来指货币,读作qián,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金部》:“钱,一曰货也。”自注:“大徐无此四字。按:《贝部》下曰:‘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姚文田、严可均校议:“按:古布如铲,象田器之形,是货也。”
古代以贝为货币,后冶铜为钱,以作易货之用,当时的钱形状各异,有刀币,有蚁鼻钱,黄河中下游农业发达的几个国家则铸铲币,样子像古田器的“钱”,后世遂以“钱”名货币。俗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妨另作诛心之论,“钱”从金从戋,也可以理解为金属铸就的、可引发争夺残杀的货物交易媒介。
“线”指用丝、棉、麻或金属等制成可任意折曲的细长物,《说文:“线,缕也。从糸,戋声。”戋为声符,亦兼意符,表细小之意,《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与绳、索等比起来,线是很细的,故也用“线”比喻细长之物,如线香、光线、射线等。
“帴(jiǎn)”有狭窄义,《广韵》:“帴,狭也。”《周礼·考工记·钱鲍人》:“若苟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也。”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帴,读为翦,谓以广为狭也。”
“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则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就像我们读书有所感会粘上一张纸写下感受一样。后引申指古书注释的一种,《说文·竹部》:“笺,表识书也。”徐锴系传:“于书中有所表记之也。”段玉裁注:“郑《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按:注《诗》备笺,自说甚明。”西晋张华《博物志》:“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郑康成注《毛诗》曰笺。或云毛公尝为北海郡守,郑是此郡人,谦敬不敢言注,但表识其不明者耳。”郑玄在注《毛诗》时,如果作者的意见比较隐晦或简略,就加以显明;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这称之为“笺”。
梅花笺
后将供题诗、写信等用的精美纸张称为“笺”,如著名的薛涛笺。书信也可称为“笺”,如便笺、信笺。名片古时也称为“笺”,明田汝成《熙朝乐事》:“姻友投笺互拜。”
“浅”的本义为水不深,《说文·水部》:“浅,不深也。”《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孔颖达疏:“若过深水则厉,浅水则褰衣。”后泛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管子·问》:“若夫城郭之厚薄,沟壑之浅深,门闾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几之。”现在房地产开发商拼命烧脑整词儿,经常可以看到楼盘广告上写着“浅山别墅”之类的话,“浅山”相对“深山”,一是处于山地边缘地带,没有深入进去,二是海拔也比较低,从纵深和高度来讲,都可以称为“浅”。“浅食”理念起源于日本,每周选择5天进行正常的饮食,选择2天减少进食(食量约为平时四分之一),让身体进入自然健康的状态,达到瘦身减肥的效果,不节食,只浅食。
“饯”的本义为用酒食送行,《说文》:“饯,送去也。从食,戋声。《诗》曰:‘显父饯之。’”徐锴系传:“以酒食送也。”《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泲(jǐ),饮饯于祢(mí)。”毛传:“祖而舍軷(bá),饮酒于其侧曰饯。”陆德明释文:“送行饮酒谓之饯。”陈奂传疏:“祭軷毕,而即于道神之侧送之者,设饮酒焉,是曰饯。”“祖”与“軷”都是古人出行时祭路神,以保佑旅途平安,祭祀完毕,即于旁边饮酒饯行,“饯”不是胡吃海喝,而是浅尝辄止,意思一下就行了,是“浅饮食”。
“盏”是一种敞口的、小而浅的器皿,扬雄《方言》第五:“盏,杯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曰椷,或曰盏。”郭璞注:“盏,最小杯也。杜甫《拨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盏”作量词时,适用于酒、茶和灯,古代人们饮酒喝茶用的是酒盏、茶盏,而过去家用的油灯,灯具的顶端,有一个盛油的部件,浅而敞口,称为“灯盏”“油盏”,故油灯用“盏”,现在虽然早改成电灯了,但灯还是以“盏”计量,如一盏灯。老黄县丧葬习俗,下葬的时候要放一盏灯,称“长明灯”,穷人“因因事件儿”,放的是一种粗瓷灯盏,连底座都没有,只有一个小灯盏碗儿。
“栈”的本义是关牲畜的棚,《说文·木部》:“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庄子·马蹄》“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陆德明释文:“编木作灵(棂)似床曰栈,以御湿也。崔云:‘木棚也。’”井上围栏为“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不是睡醒了看到床前的月光),《广韵》:“竖木以为栅也。”以木横编为“棚”,竖编为“栅”。与“栅”相比,“栈”是低矮的。“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比喻做官的人舍不得离开自己的职位。“客栈”即留宿客人、圈喂马匹和堆放货物的处所。
引申开来,“栈”又指用竹木做成的车子,段玉裁注:“竹木之车者,谓以竹若木散材编之为箱,如栅然,是曰栈车。”《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有栈之车,行彼周道。”毛传:“栈车,役车也。”栈车的车箱是用竹木编的,用来拉东西,与乘人的战车比,车箱是浅的。“栈”也指古代在山岩绝险处架木而成的路,《汉书·张良传》:“说汉王烧绝栈道。”崔浩云:“险绝之处,旁凿山岩,施版梁为阁也。”又《通俗文》:“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栈道是用木板一块块铺排开,故得此名。“栈”又指小桥,多以木板铺成,《古今韵会举要·谏韵》:“栈,小桥曰栈。”青岛著名的景点栈桥,建于光绪年间,最早就是以木铺面。
“栈”作“小钟”讲时,读zhǎn,《尔雅·释乐》:“大钟谓之镛,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邢昺疏引李巡曰:“栈,浅也。东晋太兴元年,会稽剡县人家,井中得一钟,长三寸,口径四寸,上有铭古文云‘栈’,钟之小者,既长三寸,自然浅也。”
“贱”指价格低,《说文·贝部》:“贱,贾少也。”《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齐景公滥用刑罚,受刖足之刑(即斩断脚趾)的人很多,导致市场上踊(为受刖刑的人专制的一种鞋,刖过足的人,行动不便,走路有踊跳状,因名其鞋为踊)贵而一般人穿的屦反倒便宜了。后泛指地位低下,《玉篇·贝部》:“贱,卑下也,不贵也。”《论语·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邢昺疏:“无位曰贱。”“贵”和“贱”放在一起,组成“贵贱”一词,可指价钱的高低,比如:管它贵贱,想吃就买。也可指地位的高低,比如:无论贵贱,一视同仁。在黄县话里,“贵贱”有无论如何的意思,比如:这个楼我贵贱不卖喽;他嫌太远,贵贱不肯去;他贵贱不愿去当兵。再进一步引申,“贱”又有轻义,《正字通·贝部》:“贱,轻也。”孔子说过,“君子不重则不威”,那与之相对的小人自然就是“轻”“贱”了,黄县话里这个义项用的较多,“贱种”“贱骨头”指不自尊重或不知好歹的人,也指有福不会享而甘愿受苦的人。“贱坯”指随便动人家的东西,叫人讨厌,比如:你怎么这么贱坯;你真是个贱坯货。“手贱”指顽皮淘气,爱动手动脚,比如:上人家家里别手贱;你别手贱,公家嘞东西别拿;你真手贱,老攒哧他做什么。“嘴贱”指多嘴多舌,比如:你别嘴贱,多听少说;她嘴贱,把这事儿告儿他喽。“主贱”指行为不自重,显得轻贱,比如:人老了别主贱,少管闲事;你真主贱,人儿家里嘞事你插什么言。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