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收藏家

生活收藏家

清皇太极对喇嘛教的利用与限制

admin 11 104

满族本信奉萨满教,这是满族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或称大神,有男(巫)和女(巫),被认为能够沟通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满族人祈福求子及祈求祛病消灾,多请萨满来进行祭祀。萨满则“头戴神帽、身系腰铃、手击皮鼓,即太平鼓,摇手摆腰,跳舞击鼓,铃声鼓声,一时俱起。”(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三)这就是所谓的跳神。萨满教崇拜的最高的神是天神,祭堂子(即祭天礼)便是这种宗教祭祀的重要仪式,所以后金凡重大节庆、元旦、出师、凯旋,都必须祭堂子。萨满教与喇嘛教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蒙古各部笃信喇嘛,所以在后金征服与招抚蒙古的过程中,便与喇嘛教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关系。

喇嘛教是印度密宗(主张念真言密咒即可成佛)佛教传入西藏以后与当地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藏传佛教。西藏佛教旧皆宗红教(戴红帽),照印度之习,喇嘛可以娶妻生子,传袭衣钵,行为多失宗教戒律。明初宗喀巴(1357一1419)进行改革,创立黄教(戴黄帽),禁止喇嘛娶妻生子,割断宗教与世俗的关系,严饬戒律。他死前遗嘱两大弟子达赖(意无上)、班禅(意光显),世世转生即呼毕勒罕(化身),承袭衣钵。至明代后期,俺答汗迎三世喇嘛于青海,建立寺庙,于是蒙古诸部始笃信黄教。“东西数万里,熬茶膜拜,视若天神”(《清史稿》列传312,藩部八),一切“惟喇嘛之言是听。”(《东华录》顺治十九)后金兴起以后,努尔哈赤为了争取科尔沁部,曾派人敦请科尔沁的老囊苏喇嘛,天命六年(1621)五月老囊苏喇嘛随明安之使到辽东,受到了崇高的礼遇,赐以庄田,死后为之建塔,并赐户口看守。此后随着努尔哈赤在辽西的胜利,蒙古各部纷纷来投,许多喇嘛也来到了辽东,天命十年(1625)萨哈尔察喇嘛等来投,努尔哈赤准免其子孙万代的赋税,并赐一百三十二人敕书。(《满文老档》太祖卷)在皇太极继位以后,许多重要的外交政治事务,更利用喇嘛去进行。天聪三年(1629)与袁崇焕谈判时即派白喇嘛(老囊苏喇嘛的徒弟)为使,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与明求和,两次持书至宁远者为卫征囊苏喇嘛。随着蒙古各部归附日众,尤其是在征服察哈尔的过程中,皇太极利用喇嘛教的政策日益产生重大的政治作用。天聪六年(1632)五月皇太极征察哈尔至归化城时,对喇嘛寺庙采取保护态度,命令军士“勿毁庙宇,勿取庙中一切器皿,违者死。”(《清太宗实录》卷11)这使他很快地收服了察哈尔部众。天聪八年(1634),墨尔根喇嘛即载护法喇嘛噶喇佛像至辽东。此像系元世祖时巴思八喇嘛用千金铸造,先奉于五台山,后移于蒙古,归察哈尔林丹汗,林丹汗败亡以后,墨尔根喇嘛认为天命归于后金,便带此像来投,这件事对后金影响极大,皇太极派人远迎至盛京。并决定在盛京建喇嘛寺庙实胜寺,供奉此像。由于缺乏建筑材料,还派人到朝鲜索取颜料。崇德三年(1638)八月建成,皇太极亲率蒙古诸部王贝勒大臣前去礼佛,大加布施,寺内建东西两碑,东一碑前刻满洲字,后刻汉字,西一碑前刻蒙古字,后刻图白忒(藏文)字。实胜寺是后金在沈阳建立的第一个官方喇嘛寺庙,凡蒙古诸部使者喇嘛多宿于此,每年重大节庆,皇太极都要到实胜寺去礼佛。崇德二年(1637)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与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固始汗相继遣使与清通好,建议延请西藏的达赖喇嘛。崇德四年十月,皇太极便派以察汗喇嘛为首的使团前去西藏,与藏巴汗通好,至归化城后因喀尔喀蒙古复行阻拦未能到达。崇德七年(1643)十月,达赖喇嘛、藏巴汗(西藏政权首领)与固始汗遣以伊拉克三胡土克图与戴青卓尔济为首的使团数百人到辽东,皇太极率诸大臣远迎至郊外。至沈阳后御坐为起,立受国书,握手相见,设座于榻右,位于诸王之上,大宴于崇政殿。国书称皇太极为曼殊师利大皇帝(“曼殊”佛教妙吉祥之意)。使团在沈阳留八个月,崇德八年(1643)五月回西藏,清派察干格龙等随同前往,当时西藏内部有红黄教之争,固始汗乘机侵入西藏,与藏巴汗发生冲突,皇太极遣使致书达赖、班禅、藏巴汗、红帽喇嘛噶尔马、固始汗,表示自己希望佛法流传,延请高僧“不分服色红黄,随处咨访”,一视同仁。(《清太宗实录》卷64,崇德八年五月丁酉)这是清王朝与西藏通好之始。此后,原受明策封之阐化王及河洲弘化、显庆二寺僧、天全六番,乌斯藏董卜、黎洲、长河西、鱼通等土司,亦先后入贡,献前明敕印,请求内附。皇太极利用喇嘛教笼络蒙古联络青海、西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这一政策后来为整个清王朝所继承与发扬,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但是皇太极对喇嘛只是在对蒙藏的关系中加以利用,他本人的思想信仰和在后金内部则是反对和限制喇嘛教的:

一、限制喇嘛寺庙的建立。当时后金差役很重,很多人为了逃避差役,投入喇嘛寺庙。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下令进行清查,不许私建寺庙。五年(1631)十一月又重申禁令,现有喇嘛、班第(小喇嘛)、和尚必须登记,居于城外清静寺庙,不许容留妇女,不守清规者勒令还俗,私建寺庙者,依律治罪。不许官民私邀喇嘛至家,给予饮食,违者以奸论。有告发者,告发之人准离其主。崇德元年(1636)又规定,各寺庙中和尚有容隐逃人奸细者,本寺和尚全杀。(《清太宗实录稿本》卷14)

二、反对喇嘛教的信仰。天聪十年(1636)三月,他在称帝之前曾谕令众大臣说:“喇嘛等口作讹言,假以供佛持戒为名,潜肆邪淫,贪图财物,悖逆造罪,又索取生人财帛牲畜,诡称使人免罪于幽冥,其诞妄为尤甚。喇嘛等不过身在世间,造作罪孽,欺诳无知之人耳。至于冥司,熟念彼之情面,遂免其罪孽。今之喇嘛当称为妄人,不宜称为喇嘛,乃蒙古等深信喇嘛,靡费财物,忏悔罪过,欲求冥魂超生福地,是以有悬转轮,结布旛之事,甚属愚谬,嗣后俱宜禁止。”(《清太宗实录》卷28,天聪十年三月庚申)他多次指出,喇嘛的一切说教都是为了欺骗人民,索取财物,对国家对社会是有害的,应该禁止,不应任其泛滥。崇德三年(1638)七月,阿巴泰私邀喇嘛至家,下法司审实,拟罚银三百两、人五名、牛三头(《清太宗实录》卷42,崇德三年七月辛巳)。十二月,对科尔沁土谢图亲王下不守戒律之喇嘛,“令之娶妻,不从,阉之。”(《清太宗实录》卷44,崇德三年十二月丁巳)

三、认为元代蒙古人信仰喇嘛教,导致了国家的衰亡。天聪八年(1634)四月,皇太极下令禁止满洲官名地名沿用汉语时说:“蒙古诸臣子自弃蒙古之语,名号俱学喇嘛,卒至国运衰微。”(《东华录》天聪九)。崇德元年即皇帝位时又申,“若弃本国语言而学他国语言,未见能兴隆者也,蒙古国贝子弃本国言语,凡称呼名字学喇嘛国言语,其国始衰。”(《清太宗实录稿本》卷14)要满洲贵族以此为戒。

皇太极反对信仰喇嘛教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接受了汉族儒家的思想,认为治国当文武并用,以武功勘祸乱,以文教佐太平,要读书识字,学习儒家经典,所以反对其他宗教迷信;其二是因为满族人口少,经济落后,若任喇嘛教泛滥,许多人丁投入寺庙,不事生产,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原载《历史教学》

作者‬:陈生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