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收藏家

生活收藏家

古籍收藏的门槛太高了!不不不,您可能想复杂了……

admin 172 29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书坊

古籍的收藏门槛高嘛?为此请教多位书友,有说高,也有说不高,后发现这个答案是多角度的。

好书可以欣赏装帧,当作雅玩;可以浏览阅读,培养心性;也可以考据鉴定,专研成果;也可赠与故交,当做礼品;也可以投资买卖,当作商品;还可以收藏贮存,珍宝秘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明文征明《真赏斋图》中华夏的藏书室

古籍门槛其实不高。当作古董欣赏即可,不用都成为版本学、目录学专家,书斋陈设,增添一缕古色古香的意味,品味一下历史的厚重绵延,有点氛围感就足够了。

好书的标准用最近一位资深书友常说的:“我是个颜控,品相好,刻的真漂亮。”虽然表达有些质朴,但也就是这点东西,其收藏的本子品相好,字体精善,照样玩的很好。

清末民国,北京琉璃厂厂甸庙会的古书摊

不信,且看近现代文献学家陈乃乾《上海书林梦忆录》的一个例子:

“当时买书者与卖书者皆注意善本书,开卷之前,必先问棉纸乎抑竹纸乎?黑口乎抑白口乎?藏印为谁?题跋为谁?至其书之内容何若,异同何若,悉可不问。但得棉纸印者必是佳书,黑口者当然更佳,有名人藏印及题跋者自必格外可贵。”

民国时期的书商大多没有学问,却依然在古籍买卖上叱咤风云。从侧面也说明,鉴赏也不一定非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见得多就能分辨的清,如碑帖巨擘庆云堂主人张彦生……

上述陈乃乾买卖书籍时的片段,提到了纸张、书口、鉴藏印、题跋著录、书籍内容、版式等,这些只需要熟悉古代纸张,识繁体字即可。

分别是黄麻纸、白棉纸、太史连纸、竹纸、白纸,标本仅作参考

首先是纸张。纸墨是古籍的基本材料,用纸的高档程度,开本大小决定书的造价成本。从材料上看,中国的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有麻、棉、桑树皮、楮树皮、竹子等。如今所见,洁白的纸张大多是皮纸(原料是桑树皮和楮树皮),洁白无瑕,莹润若素,很多书友都十分喜欢。而最常见的颜色深黄,质地薄脆的是竹纸(原料竹子)。

用纸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明代有白棉纸、黄绵纸和竹纸,清代有开化纸、太史连纸、白纸、竹纸等常见。上文提到的“问棉纸乎抑竹纸乎?”主要是指明代书籍用白棉纸,白棉纸较竹纸名贵许多,竹纸造假低廉,此提问可以判别是平装还是特装。

书口。书口指书中间的部分,“黑口”指明代前期的刻书都是黑口,明中后期开始用白口,此处是判别年代版本。众所周知,年代越靠前,古籍的价值越大。

国图藏本宋咸淳廖莹中世綵堂刻《河东先生集》,经明项元汴,清宋荦,近代陈清华旧藏。朱印累累。

鉴藏印。看此书是否经过名家藏书,名家藏书对书价值的增益是十分巨大的,专业藏书家的藏书经过筛选和鉴定,版本也大概稍好,与普通藏家的藏书一定有高下区分。

西泠2010秋季拍卖会,顾广圻批校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雅雨堂精写刻1函4册纸本《战国策》,成交价800.8万元。

题跋。题跋最为可贵,尤其是最一流的藏书家,行内有“毛钞、劳校、顾批、黄跋”之说,这是书界里的四大名品,堪比儒家的经典,无价之宝。毛钞、劳校、顾批、黄跋分别指毛氏汲古阁钞本、劳权和劳格兄弟校本、顾千里批本、黄丕烈题跋本。2023嘉德春拍明毛氏汲古阁影宋精抄本《古文苑》,成交价4600万。西泠2010秋季拍卖会,顾广圻批校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雅雨堂精写刻1函4册纸本《战国策》以800.8万元的惊人价格成交。

内容。也是衡量书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大藏书家韦力先生曾在一次演讲时说:“越实用的书越便宜。”指的是五经正史以及医书等,越实用其印刷越普通,文史价值越低。诗集类、方志类、琴曲谱、香谱、酒茶、陶器等都是受到藏友们的青睐,价格也偏高。

当下,衡量古籍价值的标准更加宽泛,除上述外还包括装帧、品相、用墨、字体、存世量、印次、著录等因素,这些显然还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

总的来说,古籍的门槛不是很高,一般鉴赏就足够,若是往更远处去发展,还是要回归版本,这是古籍善本的基础属性,相同的一部书,版本越最早越特殊其价值就越高,这就需要花费时间去翻阅查找各种资料和当下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