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忽而抟泥弄土,忽而拉坯修盏,娇小的身影像一只小鹿一样,灵动在泥与土、水与火的涅槃中。
那双手,就是阙梅娇的手;那身影,就是阙梅娇的身影。就是那双手,撬动了尘封800年之久的铁胎厚土,在泥与火的烈焰中、在1300多度“破茧化蝶”中丰富着美丽的油滴、兔毫?系列建盏作品。

(一)
走近阙梅娇,看到的是一个身高1米6左右,土生土长的建阳水吉女性,背影中感觉她是文静、孱弱的,但从她的作品中领略到的是一个地道的建盏匠人的浓墨重彩。

她说,她的生命因黑瓷建盏而斑斓缤纷,黑瓷艺术、建盏之笔,浓郁了她的水墨丹青,使她人生炫美。
诚然,她因黑瓷而快乐,因建盏丰满。
梅凝苦寒,自绽娇艳。那苦寒,是阙梅娇的生命写诗,是阙梅娇对唐诗宋瓷不舍的眷恋。她出生在一个陶瓷家庭,父亲兄妹都在瓷厂上班,幼时,她随兄妹一起在古瓷窑旁一起玩耍;稍长一点,就围在大人身边观看做瓷器活儿;初中毕业,刚刚16岁的阙梅娇就随父亲来到池中瓷厂做了一名瓷器工人,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对建阳建盏赋予了别样的情怀,犹若恋爱一般,女孩一旦爱上了谁,那种执着,那种专一的,是难以比拟的。阙梅娇恋上黑瓷,心灵手巧的她,不管是拉坯描花画样,总是一学就会,有模有样,板眼清晰,深得师傅们宠爱。那时,黑瓷是一叶扁舟,扁舟之上更有佳人独立,阙梅娇的眼球直勾勾的凝望佳人,常常梦幻出神话一般的世界。她从父辈的口中对建盏有了深深的了解,她懂得,建盏是祖国瓷器艺术中不可得多的。孰料,时过境迁,彩虹消逝,梅娇遭遇了红尘中活脱脱的现实:企业倒闭,工人下岗。那年,她23岁;那年,为了生计,她开始先后在几家企业打工,再后来,孑然一人到厦门,经营一家服装店。尽管如此,梅娇依然惦念的是水吉镇上黑瓷黑釉,不能忘怀的是故乡那熟悉的龙窑。

水吉建窑窑址
兴许是命运之神的错爱,她店面的邻居是一家经营瓷器和紫砂制品陶瓷店。那天,她与陶瓷店邂逅了,马上被玲琅满目的陶器紫砂吸引,她兴致勃勃地和店主人攀谈起了黑釉瓷器,渐渐,心中就萌发了一定要走自我熟悉和成熟的工匠之路。
往往就是这样,必然是偶然的终结。源自内心深处的激情与不安成就着阙梅娇的瓷器梦想。陶器的诱惑,改变了阙梅娇的生命轨迹,她要在陶艺之路上寻找到自我艺术的共鸣。

她走出建阳、走出南平,开始了自我的学艺之路。她来到黑陶发源地山东龙山拜师学艺,面对历练、压缩、拉坯、湿刻、印坯、打磨、亮光、碳化等复杂流程和陶艺、雕塑、浮雕、镂空、漆艺等制作手法,她如饥似渴,恨不得囫囵吞枣搬一下子把手艺学到手,显然,那是不可能的。她用一种忘我揣摸个中的奥秘;之后,阙梅娇又到“瓷都”景德镇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彩瓷学习,主攻器形制作;1994年,她再次转身,来到福建德化,师从德化第二陶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国章,学习陶艺的人体造型。也许是因为投缘,也许是被阙梅娇学习陶瓷的痴迷所感动,李国章把人物肌肉骨骼的塑造、人物脸部表情的勾画等技艺倾囊相授。其深奥的艺术理论和别具特色的塑形手法让阙梅娇沉浸其中,并终身受益。出师后,阙梅娇选择留在德化当陶艺师傅,一干便是三年。三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的夏天,阙梅娇要辞别师傅。辞别师傅,那天,师傅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匠人功夫在匠外。瓷器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做艺术家,必须要有艺术家的胸怀,要有艺术家的审美,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四者合一,方可成好器。而这一切,读书是最好的推助。”带着师傅的嘱托,阙梅娇回到家乡,在建阳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福建省建阳建窑陶瓷研究所,将黑陶艺术引入闽北,开启闽北也能生产黑陶的先河。
(二)
独立门户,点燃炉灶,岂是一件等闲之为。经验不足,她就重出建阳,求师问教,拜师于于瓷艺大师关宝琮,从大师那里取得真经。关老不仅是瓷艺大师,更有对瓷器烧制工艺上的突破。尤其在今日更多是采用电窑烧制建盏,一些珍贵的釉下彩可能失传之际,竟毅然担当起存亡继绝的艰巨历史任务,携同家属,不顾田间餐风雨宿之苦,通力合作,打坯、成型、描绘、挂釉、入室烧制,一系列工艺,亲自动手,于是古色盎然的精美艺术品,得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大放异彩,为中国陶瓷艺术博得了荣誉,深受国内外藏家的青睬。同时为中国陶艺术的振兴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阙梅娇拜师于大师门下,加之自我的勤奋,从大师那里她得到了艺术的灵言慧语。
艺事如人事,学艺先学做人。艺术之事,贵在走进去,成在走出来。艺术需要的是灵性,而不是故步。在大师那里阙梅娇看到了艺术的灵动,感悟到了大师之笔墨,也雕塑着阙梅娇的艺术灵魂。
建阳夜景
建阳考亭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讲学之地
建阳,龙山,一在闽北,一在齐鲁。土壤水文,差异迥然。阙梅娇不断尝试配方比例,终得成功。器美形美灵动是一件瓷器的核心,追求完美是阙梅娇对艺术的至高。她阅览史书,查阅资料,静心于灯下,从前人中找到自己的所需。潜心研究原始的陶器、青铜器、砖雕等传统艺术,蓄积艺术创作的动能。一面师法传统,一面勇于创新,形成了造型雄浑、厚重、简约、娟秀而又神形兼备的风格,成功开发了具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特色黑陶产品,并屡获国家大奖,使数千年前的古老黑陶艺术深植闽北沃土。从她的作品中可观摩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她的手中,黑陶观音身形优美,神态端庄,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作品《济公》则采用夸张的手法,把济公喝酒吃肉的神态塑造得栩栩如生,使活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形象神形兼备。
阙梅娇的黑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奇丽华贵,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纹饰则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然而,随着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黑陶作品,阙梅娇心中对建阳本地沉寂数百年的建盏艺术的渴求之心越来强烈。建盏虽然也属黑陶系列,但是却与其他地方的黑陶制品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建盏的审美情愫贵在天成,油滴状、兔毫状、鹧鸪班状等釉变效果,偶尔烧出的成品中,还会出现曜变效果,更是令人惊奇。正是这种只有建阳本地方可烧制出的独特效果,让阙梅娇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建盏的研究当中。
(三)
阙梅娇是个工匠。在她的心灵深处烙印着一个工匠的心理诉求。国人的习俗中,360行行行有信仰与图腾。自然,建盏这个行当里也有他们的图腾与禁忌。建盏界自有一句古语:一炉生一炉死,一炉生不如死。她深谙信仰的心理暗示,坚信心诚则灵。她相信,窑神有知,冥冥中在护佑着他们。于是之,民间中的每个节气,她都用以一颗虔诚的心祭拜窑神,每逢初一十五,她都置办贡品,燃香祈祷。她更懂得,天道酬勤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法则,是上苍对每个人最好的赐予。她对自己极为苛刻,从不落下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都做到对自己的超越。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建盏的探究与烧制。
阙梅娇常说,“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建盏是用来喝茶的艺术品”,前者的侧重点是建盏的艺术价值,后者则兼顾了建盏的实用价值。勿容置疑,建盏更是瓷器的艺术,艺术的语言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天赋的。这种天赋在于其对世界的观察,就像梵高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艺术的本真,寻求艺术的本真,在本真中探究艺术的真谛,方可成为艺术的飞跃。她说,从建盏本身的烧制工艺中,讲究的是“天然”因素的结合。正如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所说,建盏是一种伟大却又是一种含蓄的器物。这样的点评并非一个人的认可,不少国际上对建盏有所研究的人,都有这样的认同。
与精致的骨瓷、细腻的白瓷、云墨色彩浓重的青瓷,讲究的都是人为的塑造。而美学上来看建盏,更多讲究的是巧夺天工的美感,同一个窑口、同一种釉,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和呈现。正如社会中的千姿百态的人,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经历,都可能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生传奇。这不得不回归到我们哲学上的思考,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如果真的要追溯,估计就得从“中国国学中的命”开始说起。
对于女性而言,建盏艺术是一种细腻中的挖掘,恰如女性绘事中的工笔,那种观察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中的一点一滴,一缕一线,笔墨清秀,形神兼备,跃然于艺术的端倪之中。阙梅娇执着于建盏,但她不甘心于一般的建盏工匠,只为生机而劳作。她要升华自我,不做工匠,做艺术人,要让自己的每个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天工神韵,要成为建盏艺术领域的艺术大家。
一种痴迷,一种梦想,立足的是行动的无悔,成就的是自我的人生。阙梅娇的梦是建盏梦,她钟情于这个梦,她要把这个梦实现在自我的岁月时空里,为圆此梦,她真是费尽心血,为了这个梦,常常一个人坐在工作间,沉醉于建盏制泥、造型、拉坯、施釉、焙烧的过程。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在充满着泥水、高温的空间中动不动待上十来个小时,这种坚持,若没有毅力,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阙梅娇的建盏艺事是多角度的艺术方位,从她的作品里可以看得出她的博学与勤奋,她的建盏作品里,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技,一招一式都有自己的艺术特性。她烧出的建盏,无论是敞口、撇口还是敛口、束口,都透露出上古的沧桑感,让人爱不释手。烧制建盏的过程,虽然优秀成品的在窑中的变化过程更多依赖于上天的安排。但先天的选材、上釉的功夫与秘诀,是每个烧盏师的“独门技术”,阙梅娇秉持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坚持强化建盏入窑前期的功夫,纯手工、纯灰釉、纯自生的天然矿物釉变过程,再加上对入窑后的温度与时间的控制,便有了阙梅娇独具风格的建盏作品。
细心揣摩与观察阙梅娇的建盏作品,可以透析出些许道家的思想,于自然中的而然,势所必然,理之当然的自然随性赋色,至于她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出娴熟多变的风格,似乎烧制建盏在她手下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特别是油滴盏和兔毫盏,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端详她的每一个油滴盏,油滴大小恰到好处,疏密有间,错落有致,立体质感扑面而来。更有一些旷世精品,如禅定花系列,盏底油滴参差有序向四周延伸,神似盛开的莲花。而她的兔毫盏、蓝毫系列,釉面如镜,须毫如针,似若满天流星滑落天际,真是美妙至极!
阙梅娇,一个典型的艺术女性,一个痴迷于瓷器而又酷爱建盏的人。她对瓷器艺术的痴迷对建盏的情钟独有,成就着她生命时光中的建盏之旅。她的工作室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国家领导人在福建工作期间也先后参观考察过她的工作室,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2011年她领导的建阳建窑陶瓷研究所被建阳市政府确定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她的相关作品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九届海峡工艺博览会金奖;2015年,她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被推选为建阳建盏协会副会长。2013年,在女儿肖艳的帮助下,阙梅娇注册了“御兔”牌商标,由建阳建盏开始了自主品牌的“御兔”建盏,同时为了防止假冒伪劣,她的建盏底部,都有一个自己签名的“阙”字。这些措施,让市场更加青睐她的作品。
门第出身,自带三分。阙梅娇身旁耳濡目染的女儿肖艳,也已经成长为研究所的营销总监,主要负责阙氏“御兔”建盏的销售推广。闲暇之余,继续跟着母亲学习建盏烧制。
这个新生代青年对建盏的品牌包装更有自己的独特而前卫思想,而她对建盏艺术更有着天生的悟性。入行几年来,作品先后获得“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被南平市博物馆的收藏。年轻的肖艳当选为建阳区政协委员,为建盏艺术在官方的沟通添加了便利。
一个女人,一段传奇,一段盏事的况味,一段生命的酸甜苦辣,就像写满油滴的建盏,总会在阳光下灿烂出美丽的曜变。我想,阙梅娇就是这样的建盏女性、建阳建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崔建益
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者,电视片撰稿人,茶文化传播人,民俗学人。曾担任鹿泉市文化馆馆长,《鹿泉》文学杂志主编,编辑出版各类文艺作品二百余万字。电视专题片《情洒山乡》曾多次在央视和省市电视台播出,并获得国家级电视专题片大奖;主编的《获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卷》获河北省省政府奖。
丁酉年闰六月初五